四川外语大学的大三学生杨雪,年仅21岁,却在抗癌斗争中离世。为了救她山东期货配资,家人几乎耗尽了所有积蓄,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此雪上加霜。临终时,杨雪的母亲发布了令人心碎的告别视频,诉说着她对女儿无尽的思念。
2025年7月29日,杨雪的母亲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令人泪目的文字:“无论走到哪里,都能看到你的身影。我亲爱的女儿,你已经离开7天,妈妈已经想你7天。”虽然文字中从未透露她的面容,但仿佛能感受到她指尖的温暖,和眼神里深深的痛苦。
这位母亲所思念的女孩,正是杨雪——一个21岁的青年,一个在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。翻开她的学生证,上面清晰地标着“至毕业”。然而,她那本应迎接未来的生命,却永远定格在了2025年7月23日的早晨。
展开剩余88%杨雪生命中最令人痛心的时刻,发生在她生命最后的两小时。护士刚给她打完止痛针,瘦弱的杨雪躺在病床上,宽大的病号服似乎空荡荡地罩住了她的身体。那时,母亲轻轻伸出手,却突然被女儿死死握住。那只蜡黄而冰冷的手,紧紧地攥着母亲,仿佛想把所有未曾说出口的话,所有未走完的路,都紧紧抓住。直到呼吸渐渐变弱,女儿的手依然没有松开。
杨雪2003年11月出生于重庆。2022年,她顺利从杨中高中毕业,考入了她梦寐以求的四川外国语大学。在同学们眼中,她是那个“连校服都掩不住灵气”的姑娘。她开朗、乐观,成绩优异。那年9月,母亲陪她走进了大学校园。母亲为她仔细铺好床单,一遍遍叮嘱:“晚上别熬夜”。而杨雪则趴在窗边,目送学长学姐们抱着书本走过,悄悄地把英语六级的真题塞进枕头底下。
那时,谁能想到,这不过是她人生中一个看似平凡,但充满希望的开端。
然而,厄运悄然降临。刚入学不久,杨雪便开始常常抱怨肠胃不适,偶尔腹泻。每次和母亲视频时,她总是笑着安慰:“可能是重庆崽儿吃不惯学校的饭,过几天就好了。”即便母亲催促她去看医生,她总是以“忙着背单词呢,小毛病”来推脱。
时间一天天过去,那个不适的感觉却始终困扰着她。终于,2023年3月,疼痛变得无法忍受,那时她的腰都直不起来。是同学强行带她去医院,结果报告单上赫然写着“直肠癌”。那一刻,她的世界仿佛崩塌,眼前一片昏暗。
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到家里,父母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到重庆。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,杨雪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心疼的决定——她没有立刻休学,而是戴着口罩,依旧坚持上课。即便化疗让她虚弱无力,常常听课时打起瞌睡,她依然强迫自己清醒,狠狠掐自己的大腿。
2023年春天,杨雪瞒着老师参加了英语竞赛。在台上,她顺利完成了演讲,并最终获得了二等奖。然而,随着化疗的副作用愈加严重,她的头发大量脱落,食欲全无,体重从90斤暴瘦到60斤。比起身体上的痛苦,更多的压力来自家庭经济的困境。父亲是工人,母亲打零工。为了支付昂贵的治疗费用,家人卖掉了多年来一直居住的老房子,积蓄几乎耗尽。
尽管朋友们在筹款平台上发起了求助,然而仅筹得两万元,就被系统因不符合规定而下架。每一次住院,亲戚们东拼西凑的资金也总是杯水车薪。母亲在视频中曾无奈地说:“一支靶向药就要八千,我们实在拿不出了。”
2025年6月24日,杨雪的体温一度恢复,心率也有所下降。母亲在社交平台上发了条鼓励的动态:“加油宝贝!”然而,这短暂的安宁并没有持续太久,癌细胞如洪水般反扑,侵蚀着她的身体。她开始高烧不退,脸颊潮红,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。监护仪上的数字一次次升高,每一次波动都让家人心如刀割。母亲整夜未曾合眼,守在床前。
2025年7月23日凌晨,护士为杨雪打止痛针时,杨雪突然睁开了眼。母亲急忙端来半碗粥,她竟然小口小口地吃了几口。母亲内心一阵松懈,想着或许还能再撑一阵子。然而,生命的流逝如此迅速,短短两小时后,杨雪的呼吸渐渐微弱,那只攥住母亲的手却变得更加紧了。母亲可以感觉到女儿手中的汗水渗透到自己的掌心,仿佛是要将所有温度都留给她。
她不停地低声说着:“别松手,妈在呢。”泪水滴落在女儿的手背上。可是,最终,那只紧握的手,还是松开了。
杨雪,21岁,未曾等到秋天的开学铃声,未曾穿上她梦寐以求的学士服。
她的故事在社交平台上传开后,引发了广泛的讨论,评论区里充满了叹息和无奈。很多人开始反思:“癌症,怎么会离年轻人这么近?曾经我们总觉得癌症是中老年人的问题,如今却似乎越来越多。”
答案,也许就在我们忽略的日常中。深夜两点还亮着灯的写字楼,外卖平台上炸鸡奶茶的订单数远超家常菜,和那些总是被“没时间”推迟的体检报告。这一切,都暗示着癌症正逐渐年轻化。中国抗癌协会的数据显示,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每年以约2%的速度提前,30岁以下的患者占比已达到12%。
临床医生指出,年轻人患癌的情况常常更加危险。像杨雪这样的患者,癌细胞扩散迅速,传统化疗的副作用也更为严重。尽管靶向治疗效果显著,但高昂的费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却是难以承受的负担。而大学生医保报销比例有限,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,足以摧垮一个家庭。
世界上每天都有像杨雪一样的年轻人,正在和病魔进行生死搏斗。那些在化疗室里努力读书的年轻人,那些在止痛药起效的间隙,依然在规划着那个本该漫长的未来。我们总是以为“年轻”是强大的护盾,却忽略了它有时也像玻璃,表面坚硬,稍一触碰便会破裂。
杨雪未能等到毕业那天,未能穿上她期待已久的学士服。然而,她留给世界的不仅仅是母亲深深的思念,还有一声沉重的警钟——在命运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,我们不该等到最后一刻才想起关心自己的身体。
愿每个年轻人都记住:按时吃饭,早早睡觉,身体不舒服了别硬扛。毕竟,只有好好活着,那些美好的“以后”,才有机会变成温暖的“现在”。杨雪的故事提醒我们,要珍惜健康的身体,关注每一次身体的信号,珍惜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每一天。因为,生命的每一刻,都是无价的馈赠。
发布于:山东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