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信得过的配资股票,保留原意,适当增加一些细节和描写,同时字数保持相近。
---
我国古代许多诗人似乎对楼兰怀有深深的敌意,写下了大量表达“必须灭掉楼兰”的诗句。
例如王昌龄笔下的名句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,以及“十五役边地,三四讨楼兰”,都表现出对楼兰的强烈憎恨和誓死一战的决心。
还有李白的诗句:“愿将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”,同样展现出对这个地方的深刻仇恨和必胜的信念。
虽然到了唐朝,楼兰早已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废墟,但诗人们依然念念不忘它。此时的楼兰,已不单是一个地方名,更成为了一个象征——象征着曾经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的强敌。
在他们心中,攻破楼兰不仅仅是军事胜利,更是建功立业、彰显国家力量的象征。如果没有这场战役,似乎少了些历史上的荣耀和正义感。
那么,楼兰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?为何中原人非要灭了它不可,而不是针对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政权?楼兰究竟犯了什么“罪”,最终又是怎样突然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的?
展开剩余88%若把这个问题问汉武帝,他肯定会斩钉截铁地说:“这一切都是楼兰自找的。”
归根结底,楼兰之所以被中原人恨之入骨,是因为它犯了一个大忌——它是个小国,却在汉朝和匈奴之间摇摆不定,充当骑墙派。它仗着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,游走在两个强敌之间,阻碍了汉朝消灭匈奴、巩固国家安全的战略。
楼兰虽小,却紧邻汉朝边境,是汉朝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。汉朝不允许楼兰左顾右盼、见风使舵,但楼兰偏偏不听,结果惹怒了汉朝,遭到了残酷的打击。
不过,站在楼兰的立场看,它其实很无奈。夹在汉匈两个强国之间,哪方得罪不起?为了生存,只能选择骑墙派,这是无可厚非的。然而,它没能坚持到最后,结局自然凄惨。
楼兰最早出现在史料中,是公元2世纪时的一个西域“城廓之国”。在西域三十六国中,楼兰算得上是较为重要的国家,但对汉朝来说依然是极小的边陲小国。
关于楼兰人的起源,学界尚无定论,但一种较普遍的看法是,它源自于月氏。考古发现表明,文明初期的西域,主要居住着月氏人。
月氏是中原对该民族的称呼,而西方则称之为吐罗火。吐罗火是印欧人种中向东方发展的一个分支。
先秦时代,西域的主体民族是吐火罗人。部分史学家甚至推测,周穆王西行见到的西王母,很可能就是吐火罗部族的首领。
尽管吐火罗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,但遗憾的是,这些文字早已失传,我们对他们的认识主要依靠零星的考古发现。
在吐火罗族的鼎盛时期,其势力范围包括整个西域以及中亚部分地区。汉朝时期的许多西域诸国,如楼兰、龟兹、车师等,都是吐火罗人的后裔所建。
据中原史书记载,春秋战国期间,西域被月氏占据。战国时代,随着匈奴的崛起,月氏遭到匈奴的侵扰,逐渐走向衰落。
不过,匈奴起初并无意长久占领西域,攻打月氏更多是为了掠夺资源和人口。匈奴作为游牧民族,赖以生存的是水草,西域的环境并不适合他们。
匈奴更垂涎的是中原地区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,于是他们不断骚扰中原边境,掠取补给,这对匈奴的生存至关重要。
史书记载,战国时期赵国、秦国、魏国都与匈奴爆发过战争,但多数情况下匈奴是败方。
为了增强实力,匈奴逐渐由分散部落联合成统一政权,吞并周边胡人部落,最终成为强大的草原帝国。
然而,这个新兴的匈奴帝国遭遇了几个能征善战的对手。赵国名将李牧曾一次性斩杀匈奴十万人;秦朝将军蒙恬更是夺取河套地区,切断匈奴的最佳放牧地。
秦朝实力强大,匈奴不敢正面交锋,遂开始向东西北扩张,而西边的主要目标就是月氏。
由于匈奴和月氏都没有文字记录,双方的交战过程无从考证,但中原史书详细记载了战争的结局:月氏被击败,被迫西迁,进入今阿富汗和伊朗一带,这批人被称为大月氏。
当然,也有部分月氏人留守西域,被称为小月氏,在西域建立多个政权,楼兰便是其中之一。
秦末汉初,匈奴对西域发起了猛烈进攻,同时对汉朝形成严重威胁。在“白登之围”中,匈奴几乎让刘邦率领的数十万大军覆灭,迫使刘邦与匈奴和亲以求暂时和平。
匈奴的强大令汉朝深感威胁,因此汉朝采取长期休养生息策略,等待国力增强后再图灭匈奴,解除北方隐患。
小月氏政权在匈奴压力下纷纷臣服,匈奴势力达到顶峰。
公元前176年,匈奴单于致信汉文帝,称派遣右贤王出征月氏,凭借天命和强大武力击败月氏,并斩杀降者。信中还提到楼兰、乌孙、呼揭及其周边二十六国皆已归附匈奴。
这是楼兰首次出现在汉朝官方记载中,彼时汉朝尚未意识楼兰日后会成为何种威胁。
彼时楼兰是匈奴属国,为求生存所迫,但它的地理位置注定它将面临难以避免的困境。
楼兰被匈奴征服时,汉匈之间尚处于相对和平时期,但这平静仅维持了几十年。汉武帝即位后,局势发生了剧变。
汉武帝掌权时,汉朝国力大增,具备与匈奴抗衡的能力,他将匈奴列为头号敌人,积极备战。
汉武帝深知月氏与匈奴的矛盾,遂派遣张骞出使西域,试图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。
张骞花费十三年才回汉,带回的消息是大月氏已在中亚扎根,无意再返西域。
但因张骞迟迟未归,汉武帝未能等待,便主动发动汉匈大战,并收复了河套地区。
尽管未能联合大月氏,张骞带回的消息让汉武帝意识到汉朝必须单独面对匈奴。
因此,他将控制西域各国提到了重要日程。
汉武帝随后派卫青、霍去病连年征战匈奴,成功收复河西走廊,打通了汉朝与西域的交通大动脉。
河西走廊收复后,楼兰与汉朝成为邻居,国境位于玉门关外,是连接汉朝与西域的交通要冲。汉朝人去西域必经楼兰。
楼兰对汉匈双方均有重要战略价值,充当军事缓冲区,是争夺焦点。
在张骞建议下,汉武帝计划联合乌孙、大宛等国攻打匈奴,楼兰作为关键交通枢纽,其地位进一步凸显,汉武帝决定强迫楼兰臣服。
对汉朝而言,楼兰人口不过一万四千,户数仅一千多,规模极小,连汉朝一个县都不如,楼兰自然不敢轻视汉朝,表示臣服。
但楼兰同时又对匈奴称臣,因为匈奴的威胁同样巨大,相较于文明礼仪的汉朝,匈奴的野蛮令楼兰更感恐惧。
那时,汉武帝派遣多名使者往西域,楼兰一面协助汉朝使者,一面暗中向匈奴通风报信,导致不少汉使被匈奴劫掠。
后来,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,联络各国,带去大量珍奇货物,贸易开始兴盛,他开辟的路线逐渐成为著名的丝绸之路。
楼兰作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,商旅络绎不绝。在匈奴怂恿和自身贪婪的驱动下,楼兰开始偷偷劫掠过往商人,包括汉朝商人。
这状况持续多年,汉武帝察觉异常,意识是楼兰在搞鬼。为了保住这条重要的军事和商业通道,他派赵破奴、王恢率七百兵力征讨楼兰。
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信得过的配资股票,仅凭七
发布于:天津市